兰州石化的数智突围实录

沐鸣注册
你的位置:沐鸣注册 > 新闻资讯 > 兰州石化的数智突围实录
兰州石化的数智突围实录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07:56    点击次数:91

在中国能源工业的版图上,兰州石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。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老牌炼厂,曾产出新中国第一桶“争气油”。当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,面对设备老化、竞争加剧、安全环保压力持续增大的多重挑战,这家老字号企业以惊人的魄力开启了一场静水深流的数智革命,为传统重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样本。

01 老基地的自我革新之路

传统炼化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。一方面,新建大型炼化项目凭借先天数字化优势快速崛起;另一方面,“双碳”目标与安全生产法规持续加码。对于兰州石化这样设备平均役龄超过20年的老企业,转型压力尤为巨大:部分装置自动化程度低,依赖人工经验判断;检修协调效率低下,设备信息散落各处;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人盯人、人查人,存在盲区与滞后性。

“数字化转型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必答题。”中国石油集团信息化专家在行业论坛上一语道破关键。兰州石化决策层敏锐意识到,唯有将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度融入生产运营的肌理,才能突破发展瓶颈,让老基地焕发新活力。一场以数智赋能为核心的自我革新战役就此打响。

02 从关键场景突破到全链条重塑

兰州石化的智能化转型没有选择“大拆大建”的激进路径,而是聚焦核心痛点,在关键生产环节实施精准突破,逐步形成全链条覆盖的智能化生态。

检修模式的重构见证了效率的飞跃。过去设备检修需要工程师携带大量图纸和纸质台账穿梭于装置区,协调效率低下。如今,依托自主开发的“精益化智能检修系统”,施工方案在线生成、质量验收实时上传、备件库存智能预警。在2023年窗口检修中,系统高效统筹20套装置623个检修项目,信息流转效率提升70%,工程师得以将精力转向工艺优化与质量控制,检修周期平均缩短15%。设备管理部负责人表示:“数字化让检修从‘救火式’应急转变为‘预防式’规划。”

安全防线的智能化升级带来了管理逻辑的质变。在乙烯罐区,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识别系统24小时“值守”,可自动捕捉未戴安全帽、未连接静电夹等12类违章行为,识别准确率达92%以上。当系统在0.5秒内完成违章识别并推送告警信息,安全监管实现了从事后追责到事前预防的根本转变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对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,系统能在设备异常初期自动触发预警,2023年预防重大设备故障21起,直接避免经济损失超3000万元。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强调:“智能化让安全管理从事后补救转变为风险预控。”

决策模式的进化源于数据的深度赋能。在计量管理中心,冯涛展示了计量信息管理平台的强大功能:系统自动采集110套装置数据,日处理计量点超5万个,自动生成各类报表,准确率达99.8%。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技术决策层。设备防腐团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装置腐蚀模型,结合实时监测数据与历史检修记录,实现了对关键设备剩余寿命的精准预测。在某套重要装置检修决策中,模型分析将原定60天的检修周期精准优化至42天,节约费用1600余万元。技术专家感叹:“数据驱动让决策从经验判断走向科学导航。”

新生之路:数智转型的启示与远见

兰州石化的转型实践超越了技术应用的层面,展现出系统性变革的深层逻辑。装置自动控制率99.5%、关键设备预测性维护覆盖率100%、主营业务数字化覆盖率超80%——这些硬指标背后,是企业运营模式的全面进化。

务实创新是转型成功的根基。 所有智能化项目均植根于具体业务场景:为解决罐内人工除锈的高风险,引入高压水射流机器人,效率提升12倍;为改变“跑断腿”的检修模式,开发智能检修系统;为突破安全监管瓶颈,构建AI智能监控体系。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实施路径,确保了技术投入精准对接业务需求。

数据融通创造了协同价值。 通过建设企业级数据中台,打通了46套独立业务系统的信息壁垒。当生产实时数据、设备档案、安全监控信息在统一平台汇聚交互,催生了前所未有的协同效应:设备异常信息自动触发维修工单,质量分析数据实时指导工艺调整,能耗监测结果直接驱动节能优化。数据流的畅通让管理效能呈几何级增长。

人才结构升级成为转型引擎。 智能化不仅解放了劳动力,更重塑了人才价值。据企业人力资源统计,三年间数据分析、算法优化、系统运维等新型技术岗位增长40%,员工培训重心转向数据解读、异常诊断、决策优化等高阶能力培养。这种“技术赋能人,人驱动技术”的良性循环,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能。

体系化建设保障了转型深度。 智能化并非孤立工程,而是深度融入企业管理的生态系统。安全智能监控与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联动构建绿色防线,设备预测性维护平台与供应链系统协同优化备件储备,VR应急演练系统与实战预案无缝衔接。这种多系统协同、全业务覆盖的体系建设,使转型成果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
兰州石化的实践印证了一个关键命题:传统重工业的智能化转型,核心不在于设备的更新换代,而在于生产模式、管理思维与人才价值的系统重构。当这座老炼厂以99.5%的装置自控率、100%的关键设备预测性维护覆盖率,在2023年创下历史最佳安全业绩与效益指标时,它向整个行业展示了智能赋能的巨大潜力。

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上,兰州石化的数智突围之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:传统产业转型需要以务实态度找准痛点,以系统思维打通数据孤岛,以人才升级构筑智力支撑,最终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局优化的质变。这座老工业基地的焕新证明,只要善用智能技术激发内生动力,钢铁之躯同样能焕发数字时代的澎湃生机——这不仅是企业的进化之路,更是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。



上一篇:关晓彤 28 岁秀天鹅腿, 深 V 黑裙开衩到腰, 性感与优雅碰撞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沐鸣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